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119.要知道,主通过天堂赋予我们的圣言是联结天堂与尘世的纽带。正是为了这个目的,圣言字义中的一切事物才对应于天上的神性事物;就其至高和至内在的意义而言,圣言论述主,祂在天上和地上的国度,对祂的爱和信,因而论述出自祂并在祂里面的生命。当我们地球上的圣言被阅读和传讲时,这些主题就呈现给天上的天使。天上的天使对圣言的理解完全不同于世人对它的理解,天使遵循圣言的内在意义或属灵意义,而世人遵循它的外在意义或属世意义(AC 1769-1772, 1887, 2143, 2333, 2396, 2540, 2541, 2545, 2551)。圣言是联结天与地的纽带(AC 2310, 2495, 9212, 9216, 9357, 10357)。因此,圣言纯由对应写成(AC 1404, 1408, 1409, 1540, 1619, 1659, 1709, 1783, 8615, 10687)。就圣言至内在的意义而言,它唯独论述主及其国度(AC 1873, 2249, 2523, 7014, 9357)。
7356.“进你的烤炉和你的抟面盆”表进入属于恶欲的快乐。这从“烤炉”和“抟面盆”的含义清楚可知。“烤炉”是指外层良善,因为饼在烤炉中烘烤,外层良善是指那些存在于属世层中,通常称为快乐的事物;因为当内层良善,也就是爱及其情感的分枝流入属世层时,它们在那里被感觉为快乐。“烤炉”在正面意义上表示这些快乐;但在反面意义上,如此处的情形,表示属于恶欲的快乐,也就是源于地狱之爱的快乐,地狱的爱就是自我之爱和尘世之爱。“抟面盆”也是指属世层中属于恶欲的快乐,不过是更外在的那种,因为抟面盆是制饼时预备面团的器皿。另一种说法,即推理将进入属于恶欲的快乐,意思是说利用虚假所生的推理去欺骗和迷惑他人将是他们生命的快乐。此外,恶人以四处传播虚假、确证它们,嘲笑真理,尤其迷惑他人为首要快乐。
“烤炉或火炉”表示伴随仁与信的情感的快乐,在反面意义上表示伴随自我之爱和尘世之爱的恶欲的快乐。这一点明显可见于何西阿书:
他们都是行淫的,像被烤饼的烧热的火炉,从抟面到发面的时候,暂时停止煽火。他们埋伏的时候,心中就如火炉;就如烤饼的整夜睡卧,到了早晨却如火焰熊熊。他们都热如火炉,烧灭他们的审判官;一切君王都仆倒。(何西阿书7:4, 6-7)
“烤炉或火炉”表示属于恶欲,也就是恶人欲望的快乐;“烧”、“热”和“火焰”表示欲望本身;“火”是指对邪恶的欲他们望(参看1297, 1861, 2446, 5071, 5215, 6314, 6832, 7324e节)。“他们烧灭他们的审判官;一切君王都仆倒”表示他们毁灭良善与真理。谁都能看出,没有像这样的一个内义,没有人能知道此处“他们都是行淫的,像被烤饼的烧热的火炉,他们都热如火炉,烧灭他们的审判官”是什么意思。
在以赛亚书,“烤炉或火炉”用于正面意义:
这是那有火炉在锡安、有烤炉在耶路撒冷的耶和华说的。(以赛亚书31:9)
“锡安”表示属天教会,因而表示爱之良善,也就是该教会的良善;“耶路撒冷”表示属灵教会,因而表示这教会中的爱之良善,也就是仁和由此而来的信之良善。在这段经文中,“烤炉”表示对良善与真理的情感的更内在快乐。“烤炉”之所以具有这种含义,是因为在烤炉中所烤的饼表示属天和属灵之爱的良善,因为“饼”表示这种良善(参看276, 680, 2165, 2177, 3464, 3478, 3735, 3813, 4211, 4217, 4735, 4976, 5915节)。由于“烤炉”的含义由此而来,所以为祭祀而在烤炉中所烤并被称为“素祭”的饼有别于在平底锅中所烤的素祭,也有别于在有盖的平底锅中所烤的素祭(参看利未记2:4-5, 7)。素祭的这些种类表示爱之良善的不同种类。
2049.“从不属你种的一切外人”表示教会之外的人。这从“外人”的含义清楚可知,“外人”是指那些不是出生在教会,因而没有信之良善和真理的人,因为他们不知道信之良善和真理。“外人”也表示那些处于外在敬拜的人(关于他们,可参看1097节);尽管在这种情况下,论述的主题是教会之内的人。然而,此处论述的主题是最广泛意义上的主的教会,所以“外人”表示那些不是出生在教会的人,如外邦人或非基督徒。教会之外的外邦人或非基督徒可能拥有真理,但没有信之真理。他们的真理类似十诫,即:要孝敬父母,不可杀人,不可偷盗,不可奸淫,不可贪恋他人的东西,以及要敬拜神。然而,信之真理是涉及永生、主的国和主自己的一切教义教导。外邦人或非基督徒不可能知道这些教导,因为他们没有圣言。
这些人就是虽“不属你种”,但要一同受割礼,也就是洁净的“外人”所表示的人。由此明显可知,他们和教会之内的人一样能被洁净,这种洁净由他们受割礼来代表。当他们抛弃污秽的爱,彼此生活在仁爱中时,就被洁净;这时,他们活在真理中,因为一切真理都与仁爱有关;但这些真理属于上述两种类型中的第一种。那些活在这些真理中的人很容易吸收信之真理,即便活在肉身时没有吸收,在来世也会吸收,因为信之真理是仁爱的内在真理。事实上,这时,他们只喜欢被引入仁爱的内在真理。构成主国度的,就是仁爱的内在真理(参看932, 1032, 1059, 1327, 1328, 1366节)。
在来世,仅仅知道信仰的认知或知识不算什么,因为就连最坏的人,甚至地狱里的人也能拥有这些知识,有时知道的比其他人还多。重要的是照这些认知或知识去生活,因为一切认知或知识都以生活为目的。学习知识若不是为了生活,那么这些知识将毫无用处,仅仅使人们可以谈论它们,由此在世上被视为有学问的人,升到高位,赢得好名声,积聚财富。由此明显可知,信仰的认知或知识的生活无非是仁爱的生活。事实上,律法和先知,也就是信的整个教义,连同它的一切认知或知识,在于爱主和爱邻,谁都能从主的话(马太福音22:34-39;马可福音12:28-35)清楚看到这一点。
尽管如此,教义,也就是信仰的认知或知识对仁爱生活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没有它们,仁爱的生活无法形成。死后拯救一个人的,就是这种生活,绝不是没有仁爱生活的信仰生活,因为没有仁爱,就不可能有任何信仰的生活。过着一种爱与仁之生活的人就拥有主的生命在里面,没有人能通过其它任何生活而与主结合。由此也清楚可知,信之真理若不植入仁爱,决不能被承认为真理;也就是说,承认被人们大量谈论的真理是不可能的,除非表面上或口头上,因为人们从内在,或从心里否认真理。如前所述,一切信之真理都以仁爱为目的,如果仁爱不存在于它们里面,那么它们就会从内在被弃绝。当外层被除去(如在来世的情形)时,内层的性质就显而易见了,即:它们与一切信之真理完全相反。如果人们活在肉身期间缺乏仁爱的生活,也就是缺乏相爱,那么在来世接受它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死后,等待他们的,是他们在世上所过的生活。事实上,他们厌恶并憎恨相爱。这些人仅仅靠近过着相爱生活的社群就会颤抖、战栗,感到痛苦。
这些人虽出生在教会,但仍被称为“身心未受割礼的外人”,他们不可进入圣所,也就是主的国度。以西结书所指的就是他们:
心没受割礼,肉身没受割礼的外人都不可入我的圣所。(以西结书44:7, 9)
同一先知书:
在这样荣耀昌大上,在伊甸诸树中,谁能与你相比呢?然而你要与伊甸的诸树一同下到地府,在未受割礼的人中间,与被剑刺死的人一同躺卧。(以西结书31:18)
这论及法老,法老表示总体上的记忆知识(1164, 1165, 1186, 1462节)。要与他们一同下到地府的“伊甸诸树”也表示记忆知识,不过是信仰认知的记忆知识。由此明显可知,“未受割礼的”在内义上表示什么,即:一个纵情于污秽的爱和伴随这些爱的生活之人。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